近日,一则关于延安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、基础教育党总支书记李法周的消息引发关注。反映称,李法周系山东人,实际姓马,顶替陕西黄龙县姓李的考生参加高考,并被延安大学录取。此消息一出,对教育公平和学术诚信问题表达了担忧。
李法周在延安大学任职多年,目前分管延大附中、附小。公开资料显示,他毕业于延安大学,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对外交流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然而,此次被指冒名高考,无疑让他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据了解,延安大学组织部在接到相关反映后,高度重视,迅速展开调查。工作人员前往李法周的山东老家,调查核实,通过走访当地居民、查阅户籍档案等方式,有信息指出李法周的两个娃娃都姓马,这进一步得到证实。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其身份问题的质疑。
尽管调查工作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,但截至目前,延安大学组织部和延安大学尚未公示处理结果。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不满,“这样弄虚作假的行为,竟然能在延安大学工作二十多年?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公布查处结果,给公众一个交代。”也有教育界人士表示,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,任何破坏教育公平的行为都应该受到严肃处理,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权益,更关乎整个教育体系的公信力。
在教育领域,冒名顶替事件并非首次发生。此前,多起类似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加强对高考招生、学籍管理等环节的监管。此次李法周事件,再次敲响了维护教育公平的警钟。
对于此事的后续进展,本报将持续关注,期待延安大学组织部和延安大学能够尽快公布调查结果,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责任人,维护教育公平和正义。
作者: 马亚军
本网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作者或当事人或单位核实,提醒读者谨慎甄别。本文立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观点,仅作为呼吁、支持公平正义予以持续关注。